这一段时间疏于管理。NPK和微量元素的投放都减少了很多。也不够规律了。出现了很多问题。

第一,黑毛开始出现了。根据Tom Barr的EI理论,黑毛的出现典型的CO2问题。或者过低,或者不稳定。这个我还没办法验证。因为PH控制器和CO2一直没停过。按说应该是稳定的。
第二,绿尘藻出现。开始集中在缸壁一面,一周之后整个缸都绿了。水体也失去了原来特有的清香味道,变成了刺鼻的水藻味。绿尘藻是Tom的EI理论唯一无法解释的成因的藻类。转而参考Christian Rubilar的分析。
我测试了他的水质,发现里面有很复杂的不平衡:
(1)钙镁比(Ca:Mg)~钙质太多;
(2)硝酸磷酸比(NO3:PO4)~磷酸太多。
实验计划:
1. 采用硝酸钾的通用科学实验计划,加上:
2. 每天清理玻璃面,直到绿尘藻不再出现为止。
3. 日后我们应该使用 1:4 的钙镁比。
4. 请参阅水质单元中有关自来水内磷酸和钙质过量的段落。
据此分析问题成因:
- 降低NPK之后,水草长势弱了。藻类开始乘虚而入。
对策1:适当增加NPK。 
- NPK的不稳定也造成水草不容易及时调整生长节奏,而藻类的适应性则更强。
对策2:隔天加肥。 
- 磷酸太多。这个让Christian说中了。前期因为ADA低泥大量吸收磷酸,几乎是放多少吸收多少。为了控制绿斑藻,初期我的磷酸投放量在1.75ppm每次,每天一次。远高于瑞典的 Dusko Bojic 建议的将磷酸控制在 0.3~0.5 ppm 抑制绿斑藻。也高于从Tom Barr用Sera测试剂测量的1ppm。后期逐渐调整到3至4天一次。我想经过一年的时间,ADA底泥现在吸收PO4的能力已经消失殆尽了。
对策3:PO4的投放量应该更加趋向前辈们总结的正常值了。 
- Ca与Mg的比例,这个我无从测试。只知道最近大半年为了增加铁元素一直在用I型微量元素(Mg 3%, Fe Mn各30%,  Cu Zn各7%)。
对策4:下面准备改回II型微量元素(Mg 40%, Fe Mn各16%,  Cu Zn各7%) 
调整计划:隔天添加:
 
| 2014/1/25 | 
 | 
 | 
 | 
ppm | 
| 鱼缸水量 | 
100 | 
l | 
K | 
1.16 | 
| 蒸馏水 | 
500 | 
ml | 
NO3 | 
1.35 | 
| 每次使用量 | 
5 | 
ml | 
PO4 | 
0.49 | 
| KH2PO4 | 
7 | 
g | 
Mg | 
0.08 | 
| K2SO4 | 
5 | 
g | 
S | 
0.09 | 
| KNO3 | 
22 | 
g | 
EDTA Fe | 
0.03 | 
| MgSO3·7H2O | 
0 | 
g | 
EDTA Mn锰 | 
0.03 | 
| 抗坏血酸 | 
0 | 
g | 
Cu | 
0.02 | 
| 山梨酸钾 | 
0.2 | 
g | 
Zn | 
0.02 | 
| 螯合微量元素1型 | 
0 | 
g | 
B 硼 | 
0.01 | 
| 螯合微量元素2型 | 
2 | 
g | 
M 钼 | 
0.00 | 
| 生化黄腐酸 | 
0 | 
g | 
Co 钴 | 
0.00 | 
 | 
 | 
 | 
抗坏血酸 | 
0.03 | 
 | 
 | 
 | 
山梨酸钾 | 
0.02 | 
 | 
 | 
 | 
生化黄腐酸 | 
0.00 | 
 | 
 | 
 | 
 | 
 | 
2014-2-3
过了一周。上述措施效果不错。经常辅以5-7ml戊二醛点射黑毛藻,并且提高换水频率到每周一次。绿尘藻完全被抑制住了。偶尔缸壁会稍微有一点附着,稍微擦一下就好了。另外增加施肥后,原本停止生长,半死不活的矮珍珠又恢复了亮绿色,有点满地爬开的趋势了。

2014-2-9
对抗绿尘藻的战斗还是没有结束,一周后,缸壁又有了一点附着,虽然没有原来那么多了,但这状况还是不理想。今天洗了前置过滤,很脏了早该洗了。换了接近半缸水。准备NPK保持隔天施四下,但微量元素减去一半。另外,草又剪掉一大坨。全家一直认为之前太茂盛了,不好看了。也许相应的,npk吸收下降了,释放量也可以再减减了。观察下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