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日志1905

2019年5月,总距离132km,平均速度615。
 
训练计划(0429–0505):
周一:休息。
周二::慢跑8公里,加速跑100米*3组(强度70%-80%)。
周三:准备活动 2公里慢跑热身,随后进行:有氧跑4km,配速600-550;混氧跑4km*1组,配速540-530,间歇跑1000m*2组,配速500-450;跑时注意身体感受,若天热或疲劳可适当慢点,可灵活。
周四:身体素质训练1小时。
周五,慢跑10公里。
周六:休息。
周日:20公里有氧长距离跑,610配速起步,前面5公里配速610-605,中间10公里配速600-555,最后5K配速550-545。

继续阅读跑步日志1905

打破跑鞋迷信!缓冲OR稳定?千万不要被脚型测试欺骗了!

原创:苗力 跑鞋江湖

《跑鞋矩阵》在制作之初最主要的就是按照缓冲稳定进行大类划分,同时也有脚型测试和相应对应的推荐。

其实,严格意义来讲并不严谨!虽然说对于绝大多数跑友来说可能是符合描述的,但中间也有概念偏差,谨以此文严肃地谈一谈,并说说如何正确地选择一双适合自己的鞋子。

传统意义的跑鞋类型

传统意义上,跑鞋分为三个大类:缓震、稳定/支撑、控制。根本区别在于足弓内侧的支撑程度的有无和强弱。所以我一直觉得用“支撑系”来和“缓冲系”区别显得言简意赅,大家也能很容易理解。

那么怎么样对应这三种类型的跑鞋呢?这就开始涉及到很多专业名词了。

一个关键的概念叫做“足内旋”(pronation),大白话来说就是脚踝内外(左右)旋转的程度,一般崴脚都是下楼什么的内旋不足了。

根据足内旋,就出现了一组概念,这也就是很多人最容易搞混的。

首先内旋正常,Normal Pronation,这个就不需要再做过度解释了,谁会和正常过不去呢?

内旋不足Under Pronation,这就开始有歧义了!因为内旋不足,往往也叫做“外翻”,甚至也有人把概念弄混了叫“足内翻”。

那么我们还是来说说内旋不足什么样吧。有人把内旋和外翻的概念区分定义为脚心和脚背的区别,这同样很混淆,根本上脚心和脚背在方向上完全是一致的。

通俗地来理解,我们可以以脚踝为参照,“”是一个动作概念,内旋就是旋向脚踝内侧的方向。那么内旋不足、内旋过度就再明白不过了。

”是一个相对位置概念,相对于脚踝来说“外翻”就是以脚踝为中轴脚掌外侧先落地,内翻就是相对脚踝前脚掌内侧先落地。

理解了“”和的区别,其实一切就了然了!

  继续阅读打破跑鞋迷信!缓冲OR稳定?千万不要被脚型测试欺骗了!

跑步日志 – 190509 10KM测试

原定5.11参加一个10KM比赛。3月份就报了名,结果没想到比赛临近因故不能参加了。
忍痛把号码牌送给了别的跑友,自己盘算着干脆自己跟自己赛吧。反正10KM凑合不补水也没啥问题。
就这样,测验日期从周六提前到周五。又赶上周五孩子运动会,5点多就得起床准备,实在起不了更早了。
又把测验提前到了周四。想着测验前练两次间歇的计划也泡汤了。
周四一早,孩子生病,险些计划又被取消。想做个测验真不容易。
生活就是如此,不是什么事都能准备好了再去做。很多事情,都是在没有太多准备的情况下应战的。
开始时感觉身体状态一般。心率上升比较快。手表上的perfomance给的0。不好不坏,和个人感觉吻合。
给自己的目标定在配速524以内,10KM在54分之内搞定。目标比较偏向保守。
因为从训练情况看,按目前能力要跑进50分之内估计要跑到极限,加上非常超水平发挥了。
前期的训练没跑过间歇,倒是16-18KM的长距离跑过几次。
估计耐力相对比较好,对高速度和承受高心率的能力相对会弱。所以前6KM准备保守点。
后面看情况还余力再冲冲。
事实证明,前3KM理智胜过感觉,压住速度是明智的。
早上高峰时间每到路口拐角,需要穿过拥挤在路口的人群稍微会影响节奏。
第6KM来个能量胶。薄荷味的,因为没水,能感觉到清凉的感觉都糊在食道里了。
有一阵故意每步弹跳的高一点,想把胶颠进胃里。
但是估计跑到最后才慢慢都流到胃里。
最后2KM心率升的比较高了,开始有点喘了。
最后1KM发现正好在46分整。想着要是冲一个4分钟的居然能进50分之内了。
结果证明跑到这份上,速度也提不起来了。
最后51:07完赛。比上次的记录55分钟略有提高。
TE 5.0,提示已经超量,让歇3天。
但是身体感受倒不觉得很累,比慢跑18KM还轻松一些。再看明天感受如何吧。

继续阅读跑步日志 – 190509 10KM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