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潜水被蛰了,这回我没有用尿救她…

前两天,我有个DMT朋友发信息来,
说自己潜水的时候睡着了,掉海葵上了。

虽然从OW即将成为一名潜水员时就被教导“不要触碰任何海洋生物”,但问过很多OW,第一次出海看到虾贝蟹鱼忍不住流口水并顺手撸一下的人也是数不过来,更别说记住鱼区分危险系数了,就算记住了中性浮力也发挥不稳定,跪个海星,趴个海葵什么的,经历无数“受伤”现场后,朋友这个算是惨烈的,忍不住做个“危险”整理,并献给朋友她……的大腿吧。 

☠️海洋生物之5种危险
潜水员常见伤害有以下五种:
1)蜇伤
蜇伤多来自于刺细胞动物,包括水螅、水母、海葵、珊瑚等选手。
刺细胞分布在触手及表皮层内,尖端呈矛刺状,刺入皮肤会注入毒素。挺像注射器的,⚠️刺入皮肤或沙滩死掉的水母也会释放刺细胞。
 
(刺细胞工作原理)
几个代表中,箱水母和僧帽水母最为危险,而如果被火珊瑚蛰了,2个月都会被其折磨。
僧帽水母(Bluebottles Jellyfish)
分布:全世界的温暖水域
简介:水螅型珊瑚虫,浮囊不像一般水母,而是两头尖尖像僧侣戴的帽子。中毒后肢体剧痛或者呼吸道水肿,可能导致溺水而死。
箱水母(Box Jellyfish)
分布:澳大利亚东北昆士兰海岸、加勒比海
简介:又名海黄蜂,成年水母足球大小,身体淡蓝色几乎透明,海水中难以察觉,成人被触须刺丝蜇到,2-3分钟因呼吸麻痹致死。
2)刺伤
刺伤多来自于“自带武装”的带刺动物,包括海胆、刺尾鱼、狮子鱼等选手。在出刺的同时,释放毒液。
 
刺鹞(Stingray)
分布:东太平洋、墨西哥水域、赤道沿岸水域
简介:体型最大的有毒鱼类,淡水刺鳐50-70cm,海水刺鳐最长可达4m。尾部有锯齿状带毒腺尾刺,容易造成宽伤口,踩到会比较危险,尾部条件反射竖起,甚至能把尾刺钉入木船。
石头鱼(Reef Stonefish)
分布:任何海域都有,以热带及咸淡水交界处为多
简介:喜欢半埋入沙,长30cm左右,通常像石头一样一动不动。口大斜裂近垂直,无鳞皮厚,像蟾蜍的皮肤。背部有毒鳍。人若踩到或乱流抓礁石的时候摸到,石头鱼会毫不客气的放毒,被刺中会剧烈疼痛及肿胀,继而晕眩抽筋甚至休克。
刺尾鱼(Regal blue surgeonfish)
分布: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多数热带海域
简介:就是《海底总动员》里的多莉了,通常在浅水区,身体宝蓝色,有黑色条带,尾鳍鲜黄色,尾柄两侧有毒棘,遇到威胁会张开。在已发现的赤潮生物毒素中,该毒素的毒性最强。
棘冠海星(Acanthaster planci
分布: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多数热带海域
简介:大堡礁珊瑚的头号杀手,个体大,腕外端棘发达。不小心跪上去会非常痛,朋友受伤后上吐下泻,伤口处变僵硬,2个月才完全恢复。
3)咬伤
潜导戴夫说:“那天我不该在鲨鱼面前跳上跳下,这会让鲨鱼认为我是它的食物。幸好之后它觉得我不够美味,才放过了我。虽然伤口不至于毁了我的脸,但是仍然缝了285针。”
咬伤多来自于嘴大面凶受刺激的动物,包括海蛇、鳗鱼、鲨鱼、扳机鱼等选手。咬伤的危险来自于中毒、失血及伤口的感染风险。
这里要重点说的是鳗鱼,口腔结构透视图如下,一旦被咬住,位于喉咙深部的咽颌牙伸出来咬住猎物,将其拖拽至食管吞咽下去。所以不要冒险喂食,不要把手伸到礁石洞里。
4)食伤
“食伤”一是因为进食了有毒或有寄生虫的海洋生物。
纪录片《人世间》第一集,24岁的邹磊因食用过量不新鲜海鲜而中毒抢救无效死亡,令人惋惜。
说到这里,先了解一下海洋生物的毒素由来:
富集毒
(生物链毒素富集,图来自网络)
毒素其实大多由低等植物和微生物产生,通过食物链在动物体内富集,小鱼爱吃有毒的海藻,成了有毒的小鱼,大鱼吃了有毒的小鱼,成了有毒的大鱼。食物链越顶端,毒素富集越严重,转移过程中可能发生结构改变,毒性不断增强。如此,层层富集,鲸鱼妈妈的奶可能会毒死小鲸鱼。
雪卡毒素曾从400多种鱼中分离得到过,但其真正来源是一种双鞭藻岗比毒甲藻。
(含雪卡毒素的鱼类)
再比如,赤潮多半有毒,引发赤潮的藻类有260余种,其中70多种能产生毒素,贝螺螃蟹食海藻后,均能提取出毒素。人一旦食用含有此毒素的贝类,可引起人体神经肌肉麻痹,轻者出现口唇麻木和刺痛感、四肢肌肉麻痹等症状,重者可导致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自制毒,河豚、海蛇、海胆等生物可以自行制毒。
明确有毒的鱼类,需要谨慎进食。同时避免进食105kg以上的珊瑚礁鱼,不要吃鱼头鱼皮及内脏,尤其是卵巢。海鲜要煮熟再吃,适量吃,或者不吃(你看海里鲜活的它们更美哇)。
(放在这里展示美貌,主要小心这货的弹指神功)
5)菌伤
不常见,但很危险。新闻偶有报道处理鱼虾蟹感染病菌致死这便是创伤弧菌。
创伤弧菌也称为海洋弧菌,是一种栖息于海洋中的细菌,可从牡蛎等海产品里中分离得到。主要通过伤口接触海水造成感染,也有可能经过口腔感染。感染后的症状包括呕吐、发烧、腹泻、低血压、肿胀和疼痛等。不同的人,反应各不相同。如果是部分高风险族群,则有可能引发严重的肌炎、筋膜炎和坏疽,甚至引发死亡。
所以,海边戏水或处理海鲜一定要做好保护措施,特别是肝功能不良者;处理海鲜戴手套,身体有伤口时,下海前一定要做好防水处理,下水后要及时清洁、消毒,以免被此菌侵袭导致感染;处理海鲜类时、应戴手套,以防止扎伤。
?‍⚕️海洋生物伤害常见处理方法
识别它们保持安全距离很重要,万一中招怎么处理也很重要。这里给出了建议处理方法,但状况不明朗时,还是做好密切观察并及时就医
1、蜇伤类:可用海水/醋酸/小苏打
1)不要乱揉:忍住不要用手触碰,以免刺细胞释放更多毒液
2)去除触手:用厚的布,镊子或木棍等,不能直接接触
3)清洗抑制刺细胞活性:不要用淡水清洗,刺细胞浓度变化都可能导致毒素释放,用海水清洗(尿不如海水好用)。
老友记第四季第一集中,莫妮卡在海边被水母蜇了,获得的建议是往伤口上撒尿。
在这里画个重点:这是错误的!尿液中含有很多细菌,会导致伤口感染。
有条件的话用醋或5%醋酸浸泡,柠檬水也可以。但如果是僧帽水母,需用小苏打,眼睛的话要用人工泪液清洗。常备盐、醋、小苏打。
4)刮掉刺细胞:有条件的话涂肥皂泡,用剃须刀等轻轻刮,刮后重复步骤3
5)预防发炎:每天清洗开放的创口,并涂抹抗生素软膏以防止细菌感染,可用冰袋来止痛并抑制肿胀。大多数水母蜇伤的疼痛感在处理之后10分钟内开始消退,24小时内基本消除。也要做好观察及随时就医准备。
2、刺伤类
石头鱼、狮子鱼:可用热水泡
1)清理伤口:不要触碰,用镊子或其他工具挑去毒刺,清水清洗伤口
2)预防扩散:受伤部位在热水(43-49℃)浸泡30-90分钟,必要时重复浸泡。尽量将受伤部位维持在心脏以下
进入公众号“两脚兽旅行”回复“狮子鱼”,看一哥们儿亲测狮子鱼毒性及解法
海胆:用醋泡
1)清理伤口:皮肤会变黑篮色,能挑出最好,如果过深,可每日醋泡,如果极深需要手术取出。
2)预防发炎:有结节性肉芽肿出现可用醋酸去炎松或泼尼松龙,也要做好观察及随时就医准备。
3、咬伤类
鸡心螺、海蛇、蓝环章鱼:立刻就医
1)第一时间通知急救人员
2)排出毒液:立即冲洗伤口,用注射器等吸引排毒
3)压力固定:高压阻流,用绷带在伤口施压,包裹被咬被刺的伤口,然后包裹伤口上下部位,受伤部位尽量维持不动
4)抗毒治疗:海蛇抗毒血清,没有的话用神经毒为主的银环蛇抗毒血清等
 
(花样繁多的芋螺,以后可不敢在沙滩捡贝壳了)
4、食伤类
贝类中毒,可分为4大类:麻痹性贝类中毒、下痢性贝类中毒、神经性贝类中毒和失忆性贝类中毒。其症状包括刺痛、麻木、出疹、发烧、呕吐、腹泻、腹部痉挛、冷热感觉逆转、心搏徐缓及瞳孔扩大等。一般在食用数分钟至几小时内,这些症状就会相继出现。
吃了有雪卡毒素的鱼中毒后,冷热感颠倒,手放入水中会有触电或摸干冰的感觉。中毒的人,3-6月内勿食海鱼。
1)轻者饮入大量淡盐水催吐休息
2)重者尽快送医救治
5、菌伤类
创伤弧菌感染一般临床上比较罕见,如果是易感人群,比如肝病、遗传性血色沉着病等,会出现严重症状。一旦人体感染后,一般会在48小时内出现感染性休克、皮肤肌肉坏死、脓毒血症,进而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
想要避免出现严重后果,做好事前的预防,身体不适及时就医,结合海产品接触史,帮医生正确诊断。
☠️海洋生物伤害小结
 
写到这儿,潜水遇见的认识的不认识的基本都有毒就对了。而且就算认全了上文这些,还有不同生长周期的动物,甚至是逆生长。比如下图,是郑连明副教授课题组研究发现的海月水母生长逆转。
 
(PHOTOGRAPH BY MARTIN SHIELDS, ALAMY)
A.水母体逆转为水螅体;
B.水母体在体表直接形成水螅体;
C.水母—水螅复合体释放水螅体。
海洋就是这样广博及神奇,认识的生物今天长这个样子,明天可能就会变了模样。海洋生物研究也只是开始,有大量的生物还没列入书册。总之,最安全的方案就是OW教练嘱咐的,什么都别碰!
不要好奇去触摸,
Trim不好,多穿点没毛病,
也,再也不要睡着掉下去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Time limit is exhausted. Please reload CAPTCHA.